特朗普的关税“毒药”正在瓦解美国电池行业? 一场由政策引发的产业地震配资实盘正规平台。
弗吉尼亚州的Fluence Energy公司刚刚将年度收入预测砍掉20%。
这家专门从事电池包装和安装的企业,被迫搁置了多个储能项目的新合同。
公司高管直言:“问题不在于价格本身,而是我们根本看不清明天的成本会涨到哪里。 ”
这仅仅是美国电池行业动荡的冰山一角。
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电池组件加征最高82.4%的关税,整个产业链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。
成本暴增:企业被迫按下暂停键
在密歇根州霍兰市,韩国LG新能源的工厂生产线正在进行价值14亿美元的改造。
这家原本生产汽车电池的工厂,如今正艰难转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。
但工厂负责人承认,即便到2026年实现“无中国成分”电池量产,初期仍需要从中国进口正极材料。
加州的太阳能储能项目已经出现连锁反应。
两个总价值14亿美元的电池储能系统被无限期推迟,开发商直言“关税让投资回报率跌破安全线”。
而美国59%的天然石墨和68%的人造石墨依赖中国进口的事实,让供应链危机雪上加霜。
路线之争:美国为何错失先机?
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实验室里,曼蒂拉姆教授至今难以释怀。
他领导的团队早在二十年前就研发出磷酸铁锂电池技术,却始终得不到本土企业的重视。
“美国制造商沉迷于用镍和钴制造高能量密度电池,完全忽视了这项技术的商用潜力。 ”
这种技术路径的选择差异,如今成为致命伤。
中国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,占据全球83%的产能,而美国90%的储能项目仍在依赖进口中国电池。
即便LG新能源转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,其成本仍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40%。
政策连环暴击:补贴削减与关税叠加
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刚刚通过一项预算法案,计划大幅削减电池制造补贴。
这让LG新能源的高管直言“没有税收抵免,我们在美国生产电池根本无利可图”。
更讽刺的是,《通胀削减法案》曾承诺的3690亿美元清洁能源补贴,如今正被关税政策抵消殆尽。
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,价值6.5亿美元的储能项目突然停摆。
开发商透露:“关税让电池成本回到2022年水平,直接抹平了过去三年的技术降本成果。”
而中国企业却展现出惊人韧性——即便被征收80%关税,宁德时代对美出口利润率仍保持在15%以上。
供应链大逃亡:中企的迂回战术
越南的工业园内,中国电池材料工厂正在加速扩建。
这些企业通过东南亚基地向美国出口,巧妙规避原产地规则限制。
墨西哥边境的组装厂更成为新焦点,这里生产的电池模组进入美国仅需缴纳2.5%关税。
但这种“曲线救国”策略正遭遇围堵。
美国国会3月通过的《与依赖外国对手电池脱钩案》,明确禁止采购宁德时代等六家中企产品。
不过现实很骨感:特斯拉40%的电池供应链仍与中国深度绑定,短期内根本无法替换。
产业界的集体焦虑:不确定性成最大敌人
“关税就像毒药,剂量决定毒性。 ”LG新能源高管的多重身份让他的发言充满矛盾。
他一方面强调“适量关税能刺激本土制造”,另一方面警告“过量使用会直接杀死整个行业”。
这种撕裂心态正是美国电池行业的缩影——既想摆脱对华依赖,又无法承受断链代价。
在华尔街,分析师开始重新评估美国电池股估值。
Fluence Energy的股价在关税生效后暴跌27%,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政策风险的极度敏感。
而中国电池企业在美上市公司的市值,却在同一时期逆势上涨了18%。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技术冷战背后的现实困境
得克萨斯州的电网运营商最近算了一笔账:
如果停止使用中国电池,该州需要在发电厂和输电网络上额外投入47亿美元。
这相当于每个家庭每年多支付320美元电费——对于正在经历能源转型阵痛的美国民众,这无疑是沉重负担。
曼蒂拉姆教授的实验台前,新一代钠离子电池正在测试。
但他无奈表示:“即便我们突破技术,产业化仍需中国提供的稀土和石墨材料。 ”
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技术冷战配资实盘正规平台,正在演变成对美国自身能源安全的慢性绞杀。
华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